
-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71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102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15
农工党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进一步推动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议》(第2025111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厦门市现代产业体系四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20余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厦门重要的优势产业。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1700多家,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超千亿元。在中国生物中心发布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榜单中,厦门生物医药港连续6年稳列前15强,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面,被列为医疗器械特色园区之一。农工党界别活动小组的建议内容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工作中积极吸纳接收并进一步完善。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产业创新基础和成果转化能力方面
1.构建产学研医融合新机制。一是支持企业牵头共建联合实验室,出台《厦门市支持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引》,已认定7家首批厦门市联合实验室,重点推动攻关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二是鼓励医疗机构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支持组建“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态。
2.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一是获批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疫苗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加快推进翔安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对接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所等重大技术平台,推进校企联动合作。二是促成厦门一阳生集团与江南大学签署共建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天津大学“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三是出台支持成果转化系列举措。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措施,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配套出台支持技术转移机构、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系列实施细则,提出“拨投结合”新范式支持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试点“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技术经理人”建设运营模式等创新举措,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四是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建设。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支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易网,搭建互联互通全国性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利用其掌握企业创新需求及专家的科研成果,为高校、院所、企业搭建起透明、高效的桥梁。五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近年来我局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项目扶持,设立前沿战略材料、人工智能、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方向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围绕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六是优化人才居留便利。我市近年来推出了包括5年居留证件、口岸签证、72小时过境免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提升了外籍人员来厦的便利性。
(二)加强以生物医药原辅料为中心的基础产业发展方面
1.强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我市未来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共性需求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策划重大科技计划“里程碑”项目,鼓励和支持开展包括色谱技术在内的关键核心材料和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或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形成研发、制造、应用良性互动机制和产业链配套体系。
2.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一是
加强中医药项目扶持立项。我局设立中医药产业化领域市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并实施《中药材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其药用活性成分机理的研究和应用》等4个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中医药科研与产业化。二是设立“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专项创新载体项目”,截至2024年支持立项《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中草药种子种苗示范基地》等6项中医药领域项目,助力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搭建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我市修订出台《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挥“双自联动”效力,支持厦门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是福建地区唯一此类平台。2025年,我市出台《厦门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辐射带动厦门、闽西南及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提升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方面
1.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需求,以海沧区为核心区,通过市区政策叠加等措施促进产业集聚,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产业孵化与培育体系。同时引导各区错位发展,培育火炬生物医药孵化器、厦门科学城等生物医药产业专业载体。
2.加强闽西南区域间协同合作。一是支持闽西南生物资源利用中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设,重点面向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等海洋生物产业需求,以提供开放式的第三方中试技术服务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立项实施闽西南科技特派员特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项目,面向闽西南地区特色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厦门与闽西南地区的资源互补优势,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中药材等领域科技合作。
3.推动两岸生物医药交流合作。一是推动两岸融合科技合作,支持闽台化妆品创新与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24年科技计划项目设医药与健康领域两岸融合共通团体标准方向,围绕两岸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对标国际前沿技术,加快探索厦台标准的制定、实施、应用和修订,推动两岸形成产业融合措施办法。二是支持举办海峡两岸医技交流会、生物医药高峰论坛及两岸中医药产融对接交流会。2024年,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和我局共同主办“2024年两岸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以“创新生物医药,智赋健康生活”为主题,两岸专家从中医药体质学产学研成果转化、创新中药与数字化中医研发等方面交流讨论,弘扬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产业新发展。
4.深化国际领域合作。一是借助金砖平台推动创新产品走出国门,2025年6月,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展示暨推介会在巴西成功举行,会议推介了孵化园,展示了金砖心血管健康创新中心(厦门)、厦门万基生物等21家厦门创新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产品,选取9家企业项目进行现场路演,开展交流对话沙龙,签约2个科技合作项目。二是在心血管领域搭建金砖心血管健康创新中心,吸引企业落户厦门,聚焦金砖国家心血管健康创新服务需求,开展国际医疗服务、建立健康产业基地等工作,提升心血管健康水平。三是推进金砖相关赛事和活动,举办第三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首次设置“金砖赛道”面向金砖成员国及伙伴国征集参赛项目,为金砖国家科技合作搭建桥梁。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存在体量较小、成果转化效能待提升、区域协同深度相对薄弱、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我局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一深入分析,着力破解,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一是支持产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以市场机制为纽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共性技术平台等,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二是修订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围绕“全链条贯通、全要素激活”的总体思路,提出20余条实质性措施。三是加强科技政策支撑。持续探索“揭榜挂帅”、“里程碑”等新型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方式,支持包括关键材料、中医药等领域的科技攻关,推动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平台,提升、拓展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四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持续深化两岸地区和金砖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大健康美丽产业领域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完善厦门心血管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及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将厦门打造成生物经济推动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合作窗口。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 达
联 系 人:钟恒凯
联系电话:2021801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