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65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96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7
程明委员:
《关于夯实基础促进厦门科技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5105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科技服务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对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具有关键作用。您提出的壮大培优科技服务产业龙头企业群体、打造科技服务特色集聚区、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化科技服务人才支撑等建议与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对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完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局高度重视程明委员对厦门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的建议。收到提案后,我局认真研究建议内容,深入了解提案思路,结合我市工作推进情况,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工作计划,形成答复意见。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基地建设
推动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的“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相继成立了厦门市汇智概念验证服务中心及厦门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其中厦门市汇智概念验证服务中心由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共同发起设立,将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等6大未来产业赛道,链接广阔的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验证及转化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厦门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了7000平方米中试检测实验室,包括中试研发中心、中试快制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中试配套服务中心,将为我市医疗大健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相关企业提供包含项目立项、研发、整机样机、中小批量等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
(二)实现技术合同登记全流程网办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深度,优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流程,自2024年2月1日起,我市推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全流程网办,实现一趟不用跑。登记主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或其他组织)只需通过全国技术合同管理与服务系统网上提交合同信息以及扫描上传合同文本及相关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材料,无需跑动即可完成认定登记手续。
(三)构建技术经纪人职业培养体系
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厦门),组织初中高级技术经纪(理)人培训,累计培养技术经纪(理)人近1800名。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企业需求征集,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及洽谈项目合作;深入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多轮次的系列宣讲,“送政策上门”,提振企业经营信心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热情。
(四)建设“鹭创通”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聚焦“技术-产业-服务”全链条融合,以厦门科学城、海沧生物医药港、金砖科创孵化园、软件园等特色科技园区为牵引,汇聚创新资源、产业资源、服务资源,构建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升级的一体化科创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科技资源配置中枢。在厦门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企事业单位等举办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系列培训宣讲,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助力全市科技成果落地生花,大力推进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政策协同效应有待加强,部分激励措施落地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技术经纪人团队需要长期培育,使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在精准对接的力度、强度和精度上不够,三是需进一步强化引入高端科技服务企业在厦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
(一)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业。出台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政策,系统布局概念验证、中试验证、质量与可靠性等高端科技服务业。打造“鹭创通”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一张网”,整合技术转移、科研仪器、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我市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增强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曝光度和影响力。面向“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厦门科学城为主阵地,面向全球引培一批高端科技服务业机构。引导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研发服务链,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研发服务主体规模,支持新建或提升一批急紧缺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产业共性技术源头供给。
(二)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高成长科技服务业企业实施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形成新增长点,持续扩大科技服务业规模体量。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布局科技服务新业务新板块,高起点成立科技服务业企业。支持科技服务业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实现科技服务能力与自身发展双升级。
(三)推动科技服务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加大国际专利布局、创制先进标准。鼓励在厦企事业单位开放应用场景,为科技服务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验证、迭代创新和示范应用的平台,加快落地一批能够促进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前沿技术等应用示范和验证迭代的应用场景项目。
(四)促进科技服务业人才集聚。用好市区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面向全球招引拔尖人才、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支持科技服务人才参与技术经纪、知识产权等职称评选。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行业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业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市区两级人才政策衔接与落实,强化区级人才引进、落地服务责任,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为科技服务领域人才引进、使用提供便利化服务。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王 达
联 系 人:兰明学
联系电话:2021575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