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52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75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09
付娟妮代表:
《关于做强康复辅具产业助力我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091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卫健委、医保局、市残联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银发经济带来医疗、养老、康复等需求井喷式爆发,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新的机遇。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早,基础好,早在2003年就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经过20余年的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成为厦门重要的优势产业。2019年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五年,在中国生物中心发布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榜单中,厦门生物医药港稳列前15强,在差异化发展方面,被列为特色医疗器械园区之一。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1700多家,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预计840亿元。康复辅具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我市拥有辅具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十余家,助听器、矫正器、家庭无障碍辅具的产量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付娟妮代表提出“优做强康复辅具产业助力我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局同市工信局等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将在工作中积极吸纳接收并进一步完善。
二、措施与成效
(一)规划先行,布局健康器材设备方向
根据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整体发展基础和优势,“十四五”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数字健康器材设备方向,围绕康复、养老、健身等多样化的大健康需求,利用高科技发展各类健康器材。理疗康复设备与设施领域,企业110家,以眼镜、轮椅和医疗护理病床研发制造类企业为主,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77.60亿元,占数字健康器材设备领域工业产值的23.05%。家庭照护设备及设施领域,企业84家,主要针对养老、家庭健康等新需求,产品包括按摩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净水设备等。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13.4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0.57亿元,占数字健康器材设备领域整体营收的36.81%,是整体产业占比最高的领域。奥佳华是全球最大的按摩器ODM企业,2023年推出新品牌“眠虫”,提供睡眠全场景解决方案;建霖健康家居是国内健康家居行业领导者;狄耐克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的新兴领域,开展脑电波产业化应用领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和战略布局。
(二)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助力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厦门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府规〔2023〕17号)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化,包括取得医疗器械证的康复辅具。市科技局2024年兑现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64项,兑现金额合计4120万元,其中包括安维车件(厦门)有限公司的“手动轮椅车”、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的“盒式助听器”等康复辅具等。2025年2月,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规〔2025〕1号)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老年群体的康复辅具、护理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设备等产业,支持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申请医疗器械注册,对符合研发费用补助政策的企业研发投入予以补助,对行业紧缺的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按照我市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政策给予支持。相关规定为我市康复辅具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支持康复辅具产品应用推广
一是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补贴活动。市民政局在我市“两新”政策中单列“居家适老化改造”部分,并牵头制定《厦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细则》。主要围绕“适老改造”、“康复辅具”、“智能监测”三个方面,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置适老化产品给予50%比例的补贴、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给予60%比例的补贴,全市共完成销售额1.31亿元。
二是建成“海峡两岸老年用品商城”线上线下双平台。市民政局加快推进老年用品展销平台建设,采取“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建成海峡两岸老年用品商城。截止2024年底,平台共完成销售订单2.4万单。三是开展康复辅具交流对接活动。2024年9月上旬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首次在厦门举办,同期举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标准化工作培训班。此次交流对接会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一扇展示厦门辅具行业的窗口,提升我市在辅具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加强了行业内的交流和互动,助推厦门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拓宽家庭共济账户功能。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自2024年12月5日起,支持使用家庭共济账户资金用于支付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需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如购买助听器、轮椅等医疗器械(食药监械字、药监械字)等。
(四)赋能人才引育,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
市残联每年定期组织残疾人联络员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操演练、小组讨论、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实现知识更新和技术提升,持续培养基层工作人员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康复辅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目前康复辅具产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不足,企业对前沿科技的运用和转化能力有限,导致新技术在康复辅具产品中的应用进展缓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发掘不够,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偏弱,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抗衡;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二是关于“将《医疗器械目录》中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议,目前我市无权限开展。《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医保发〔2021〕5号)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完善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准入、管理政策,明确确定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的程序、规则等”,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目前,国家尚未发文将《医疗器械目录》中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我市无权限制定相关医保支付政策。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推进优势产品提质扩容。鼓励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抢先占领市场。结合我市优势工业产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推介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好设备、好产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丰富适老产品供给。
二是提升工业领域质量品牌。增加中高端品牌产品供给,推介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好设备、好产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是加大应用场景供需配对。在我市住宅及公共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中,积极协调尽量采购我市适老化相关产品,以场景建设带动优势产品落地应用,以系统观念构建产业链融通发展模式。
四是加强康复辅具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厦门医学院等符合条件的机构,指导开展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提升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我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
感谢您对厦门市康复辅具产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许雅苹
联系电话:2051656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5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