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51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73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08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第0302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5-08 17:43

    赵建明委员:

      《关于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第030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学研究及转化,加速医药产品创新,盘活存量专利。代表的建议内容对于促进我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大意义,对我局进一步优化成果转化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局将积极予以吸纳借鉴。

      二、措施与成效

      (一)优化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

      2020年12月,我市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从促进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技术转移机构、激励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市场发展、优化成果转化环境等6个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明确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和科技成果完成人、转化贡献人员奖励,鼓励科技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离岗创业。2024年我市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允许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实行单列管理,允许高校院所委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代表本单位统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等优惠政策。2025年,我市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明确坚持医工结合创新方向,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在医药领域创新引领作用,将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支持适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

      2022年6月,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厦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将厦门市医药研究所纳入综合试点单位,指导其出台具体工作方案,规范了成果赋权转化流程,打消了科研人员“不敢转”的顾虑,明确规定将成果转化净收益的70%分配给主要贡献人员,调动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改革试点后医药研究所2023年-2024年成果转化收益共计分配52人次,创新研发出海马胶囊、海马超微粉、海马面膜等一系列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助力企业实现创收2500万元,实现了福建省健康医疗领域数据产品场内交易的零突破。

      (三)促进医企对接交流和医工结合创新

      市科技局联合市工信局、卫健委、医保局等多个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医企面对面交流会”“产学研医交流分享会”等活动,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市科技局组织申报医工结合指导性项目,促进一线医疗人员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市卫健委举办以“科研创新与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大型培训班,特设科研成果转化主题,下属28家卫生健康单位分管科研领导和科研部门负责人以及全系统科研骨干等200多名人员参加。通过鼓励以成果转化为目的实施医学科技创新,进而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引导医院和高校企业共建科研平台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局明确支持医疗机构和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目前已支持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组建“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市肿瘤与衰老表观遗传转化研究联合实验室,支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厦门长庚医院和厦门宝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市干(体)细胞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推动各主体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应用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五)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制度不断完善

      市卫健委将医疗机构转化能力提升纳入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评指标,督促各下属卫生健康单位建立、完善本单位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鼓励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目前,已有15家医疗机构制定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盘活存量专利奠定基础。以点带面出台文件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医药产品创新,提高厦门医学研究及转化水平。

      (六)存量专利盘活顺利开展

      我市各医疗机构创新成果转化、盘活存量专利不断突破。2024年,我市医疗机构共有21项专利签订成果转化合同,专利转化数量为近年来最高。2024年5月,《2023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正式公布榜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入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排名第18,为省内唯一;第一医院同时入选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转化量50强(排名第47),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进步最快20强(排名第19),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转化到账金额20强(排名第7);此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入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授权量50强(排名第47)。

      (七)医疗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

      我市各医疗机构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国知发办字〔2024〕8号)文件精神,结合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院内网络宣传、科室业务学习、优秀专利案例分享、专利转化意向征集、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提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不会转”和“没得转”是我市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常见的问题。“不会转”主要是部分科研人员或机构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经验,“没得转”主要是科研成果本身不具备转化条件,如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不足,或者政策限制。

      下一步,我市将修订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激发医疗机构、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企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活力。进一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覆盖面,允许医疗机构纳入试点,指导试点单位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鼓励采用“赋权+转让+约定收益”“先使用后付费”等新型转化模式,推动我市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探索市场化运行的国有企业为事业单位提供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推动实施“技术源头掘金”行动,策划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推动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市卫健委将加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考核,加强成果转化培训,督促各医疗机构提升科研成果创新转化能力,加快盘活存量专利;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医院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营造良好氛围。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杨国宁

      联系电话:0592—2027035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5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5号闽ICP备20014390号-1

      地址:厦门市虎园路2号 邮编: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