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50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72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08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70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5-08 17:42

    刘臻代表:

      《关于进一步发挥创新实验室效能加快推动我市创新引擎能力新发展的建议》(第027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省创新实验室以国家和地方战略目标为导向,聚焦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重点产业,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共性技术成果,建成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刘臻代表深入调研、结合厦门实际,从政策供给、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等方面为省创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经验等情况,并提出今后推动计划,进一步加快推进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2019年以来,全省已建成8家省创新实验室,其中厦门已获批建设嘉庚、翔安、鹭江等3家省创新实验室。嘉庚和翔安两家省创新实验室目前累计人员超1500人,申请/授权发明专利近600件,发表顶级期刊论文超700篇,实现技术突破超30项,孵化/引进企业29家。省创新实验室3位科学家2023年新当选两院院士(为历年之最)、“新基石研究员”1人。嘉庚创新实验室获国家领导人考察肯定。

      (一)针对“持续加强政策供给,营造优异的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

      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福建省先后印发《福建省实验室建设方案》、《关于加强福建省创新实验室体制机制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三四八”工作机制推进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福建省创新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建设运行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厦门市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厦门市省创新实验室建设运行经费管理办法》、《省创新实验室人才周转编制使用规则(试行)》等相应政策举措;各在厦省创新实验室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并完善人、财、物、项目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或办法,为省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稳定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二)针对“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对接精准度”的建议

      探索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试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谋划投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引进北京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来厦建设成果转化基地,牵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来厦转化。嘉庚创新实验室以能源材料为主导方向,重点布局了一批氢能全产业链技术项目,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制氢实现关键材料自给自足,性能指标具备国际竞争力,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建成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全球首条第2.5代微型发光二极管工艺示范线,与华为、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方向,核心研发团队在疫苗和诊断试剂领域深耕多年,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创新和转化技术体系,已牵头研制出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全球首个艾滋尿液自检试剂、全球首个鼻咽癌检测试剂等创新产品,打造了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集群,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三)针对“研究探索新方式,突破大科学装置新高地建设”的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厦门大学,筹划建设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打造我省首个大型科研基础设施。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开工,计划总投资7.11亿元,政府以专项债方式投资6.51亿元。该设施在建设期间,嘉庚创新实验室和厦门大学将自筹投入研发及管理团队薪资、水电费、预研业务等;建成后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自我造血支撑设施运行:一是通过对外开放机时和提供技术服务产生收益,覆盖设施运行费用;二是与多家企业达成明确的合作意向,拟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设施 建设后期功能提升、专用研发平台建设等;三是以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方式促进产业化收益。

      (四)针对“加强创新实验室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建议

      鼓励省创新实验室用好现有区域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2019年厦门市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政策导航、成果需求、科技地图、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提供知识产权管理、精准匹配、供需对接、技术交易等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汇总科技成果24376项,累计收集、发布需求1216项;汇聚并展示科技管理部门、产业园区、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053家。闽西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网址https://mxnyqgx.sti.xm.gov.cn/),创新采用“互联网+智能云服务+共享设备+用户”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与三明等五地市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该平台于2023年2月正式上线运营,可提供科学仪器入网、预约、查询、共享发布、需求发布等功能。截止2024年底,共入网543家单位,可预约仪器设备2355台。嘉庚创新实验室目前入网设备28台,设备价值1.5亿元,2024年通过共享平台为12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五)针对“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厦门创新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全方位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为省创新实验室全球化发展布局新赛道。成功举办两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共吸引835个项目参赛,60个项目获奖,已落地45个项目。引进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创业服务机构来厦建设技术转移机构。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入驻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厦门办事处等项目,与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等建立合作,推动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有序推进,自2023年10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正式立项以来,合作网络不断扩展,已从立项前的全球33个国家79家机构扩展至35个国家104家机构,构建了“总部+基地+全球分中心”的国际合作体系。

      (六)针对“打造便利舒适的科创大环境,展现融合温度”的建议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省创新实验室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一是拓展省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空间,提升科学城Ⅰ号孵化器,策划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边策划、边建设科学城Ⅱ号孵化器。二是强化小试中试及生产制造空间供给,在省创新实验室所在片区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园。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省创新实验室周边BRT、地铁、公交线路要基本满足出行需求,同时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四是积极建设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在外籍人才集中的产业园区、国际社区和就诊医院设立“外国人才服务站”与“移民事务服务站”联动平台,为外籍人才提供政务办理、政策咨询、就业创业辅导、文化交流、项目对接和人文关怀等一条龙服务。

      三、今后推动计划

      嘉庚创新实验室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联合能源领域头部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机制组建氢能、半导体材料等方向产业攻关联合体,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突破绿色制氢等方面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产出更多重大核心科研成果,提升成果产业化效益。

      翔安创新实验室应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平台的创新叠加效应,更加聚焦传染病疫苗研发,加大技术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力争取得更多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以新技术引领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

      鹭江创新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崂山国家实验室福建研究院的作用,常态化跟踪研究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态势,深入开展行业技术需求分析,积极拓展应用服务场景,加大海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注重培养新的研发团队,做大人才增量,引导更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参与实验室的产学研融合,与实验室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尽快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高爱绒

      联系电话:0592-2035277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5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5号闽ICP备20014390号-1

      地址:厦门市虎园路2号 邮编: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