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5-033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5〕53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28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2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时间:2025-04-30 17:45

    市海洋局:

      《建议做大做强做优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第20251126号)收悉。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局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工作,该提案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梳理海洋科技创新与提案建议的契合点,将在工作中积极吸纳。

      二、措施与成效

      (一)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支持共建联合创新平台。2022年以来,我局推动涉海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海洋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海洋新材料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12个。例如,厦门大学与蓝湾科技合作开发高纯度海洋多糖提取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支持海洋三所与万泰凯瑞联合攻关海洋疫苗研发,已完成3项核心技术突破。

      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市科技计划未来产业重点项目设立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方向,支持海洋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如,“深海探测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获500万元资助,突破深海传感器国产化瓶颈;“海洋防腐新材料制备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产品应用于厦船重工特种船舶制造。

      (二)支持海洋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平台支撑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级平台落地,2023年“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共建重组,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于202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将在海洋环境安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种业和蓝色食品等领域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引领作用的代表性成果;此外,推动厦门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增设海洋专题板块,累计服务企业检测需求超5000次,降低研发成本30%以上。

      (三)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计划,近两年新增海洋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涉海上市企业达11家。2022年涉海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5%,授权专利298项。

      创新“企业+平台”合作模式。试点龙头企业主导的“揭榜挂帅”机制,2023年发布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技术需求榜单17项,吸引高校团队揭榜攻关,其中金达威“海洋工具酶规模化制备”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当前海洋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有待提升,产学研协同机制需进一步优化;二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仍需增强。

      下一步,我局将重点围绕以下方向统筹推进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鼓励和支持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二是优化核心技术攻关布局。聚焦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三是依托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等平台,深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加强蓝碳、深海探测等领域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创高地。

      领导署名:曹伟民

      联系人:诸姮

      联系电话:0592-2021860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5号闽ICP备20014390号-1

      地址:厦门市虎园路2号 邮编: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