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4-066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4〕84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5-30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406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4-05-31 09:17

    丘岱委员:

      《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转化难题的建议》(第2024406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转化难题”,是促进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对于攻克产业链条中的短板,助力推动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收到提案后,市科技局对此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措施,不断推进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促进厦门市科技成果转化,陆续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厦府办规〔2020〕20号)《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牵引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市科技局结合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由研发端向需求端牵引变革,提高科研和产业的融合度。2023年,聚焦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通过市重大科技计划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形式,对合作攻关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予以支持;此外,发布了30个“揭榜挂帅”项目,旨在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以成果为导向,倒逼科研资源优化整合;开展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配套项目,支持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与在厦企业合作,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示范和成果转化的项目。

      (二)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与基础研究良性互动。市科技局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3个1/3机制(即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投资人占1/3,发明人占1/3,转化人占1/3),组织相关技术转移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召开3次讨论会,并聚焦3个1/3机制来源、国内外情况及相关建议进行研究,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3个1/3机制研究报告》并上报市委改革办。其中,在发明人层面,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指标考核,提升成果转化的指挥牵引力度;二是建立科技研发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机制,简化赋权流程;三是建立科技转化人员的职称晋升制度,提升转化人员的积极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地促进成果转化反哺发明人的相关基础研究,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三)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基地建设。围绕中央赋予厦门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使命,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任务,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探索企业参与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新模式,相继成立了厦门市汇智概念验证服务中心及厦门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其中厦门市汇智概念验证服务中心由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共同发起设立,将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等6大未来产业赛道,链接广阔的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验证及转化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厦门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了7000平方米中试检测实验室,包括中试研发中心、中试快制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中试配套服务中心,将为我市医疗大健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相关企业提供包含项目立项、研发、整机样机、中小批量等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

      (四)持续推进两岸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市科技局积极推进两岸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合作,落实台企和台湾同胞享有同等待遇,鼓励在厦台企申报享受各类科技政策,包括研发费用补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举办两岸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和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两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对台科技项目与人才交流合作,引导本地企事业单位增进对台交流合作,并支持两岸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科技项目。

      (五)积极对接知名高校及国际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来厦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完善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市科技局积极对接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及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并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已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厦府办规[2020]20号)、《厦门市技术转移机构管理操作规程》(厦科合[2024]1号)等相关政策,现有2家国家级、7家省级及6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后续将积极推动新加坡创士锋国际科技服务机构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落地技术转移机构。此外,市科技局加大技术转移机构储备力度,超前谋划晋级“国家队”的技术转移机构,对于获得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的技术转移机构,在政策上将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的经费资助。2023年已成立厦门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高校科技产业联盟,并引进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投资建设了金砖创新基地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

      此外,大力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近三年,共举办了17期初级技术经纪人(1272人获得初级经纪人证书)和3期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147人获得中级经纪人证书);2023年,举办了6场政策宣讲会,宣讲内容涉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技术合同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优惠政策、科技成果登记实务和科学技术奖申报等方面。

      (六)积极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白鹭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赛由市科技局、工信局和集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厦门重点发展六大未来产业,参赛企业除了获得奖金支持,还将持续获得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引导基金扶持、优先政策支持、落地配套支持等一系列“大礼包”。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我市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新型产业落地、创业人才荟萃的创新生态圈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存在问题:一是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技术经纪人团队需要长期培育;二是创新创业大赛主要面向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转移机构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

      今后推动计划:一是推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模式,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转移机构的参与度。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王昕

      联系电话:0592—2021825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5号闽ICP备20014390号-1

      地址:厦门市虎园路2号 邮编: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