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5-12-00-2024-068
    • 备注/文号:厦科函〔2024〕86号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5-30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8号重点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4-05-31 09:16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致公党厦门市委: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你们分别提出的《统筹科学城配套建设 加快形成创新新引擎》(编号:20242025)、《搭建厦港澳科技产业化平台 助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编号:20241139)等2件提案,经市政协同意,并案为《搭建厦港澳科技产业化平台 统筹科学城配套建设 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现将办理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市科技局牵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城市发展动能转换,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发力建设厦门科学城,拓展开放创新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厦门“科技集群”排名两年上升23位,跃升至全球百强第80位。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致公党厦门市委深入调研、分析,《统筹科学城配套建设 加快形成创新新引擎》、《搭建厦港澳科技产业化平台 助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等2件提案提出一系列建议,针对性较强,为我市加快厦门科学城建设、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参考。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提案所提建议,专门批示要求认真吸纳有关建议,并主持召开科学城管委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科学城配套等事宜。我局和市交通局、住建局等部门按照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及科学城管委会会议精神,将相关建议融入科学城管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结合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有序推进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建设运营机制,凝聚创新发展合力

      1.强化统筹协作联动。自科学城管委会成立以来,市科技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同安区政府、翔安区政府、原同安新城片区指挥部、翔安南部片区指挥部等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有序推进环东片区科技招商引智,加快莲河片区开发建设,科学城核心园区已累计注册企业和机构超过1600家,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加强科学城建设工作力量,推动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

      2.创新园区运营主体考核方式。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第八条已明确“支持国有企业利用闲置空间建设专业孵化器、小试中试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载体...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单列”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激发“三谷”等园区运营主体活力和动力。

      3.健全产业育成服务体系。学习借鉴香港科学园发展模式,引进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策划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建设科学城Ⅰ、Ⅱ号孵化器,建设未来产业园,初步搭建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

      (二)加强公共配套建设,提升厦门科学城创新引擎功能

      1.强化小试中试及生产制造空间供给。一是用好现有存量空间。通过牵线搭桥、嫁接合作、收储改造等多样化方式,加强厂房空间供给,服务好项目落地、发展需求。经摸底梳理,科学城内及紧邻区域约有可租赁厂房空间22万平方米。其中,紧邻环东片区(集美)的集美北部工业区约6.53万平方米;环东片区(同安)内及紧邻区域约有可租赁厂房约15.6万平方米。二是推进新园区建设,加快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一期建设,启动莲河片区未来产业科技园一期,策划半导体及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园区。

      2.加快生活服务公共配套

      (1)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方面,科学城环东片区已运营BRT快2路、快5路、快7路和在建地铁4号线、6号线同集段,共8个地铁站和11个BRT站;科学城莲河片区主要是地铁3号线厦大支线和6号线东延段,均为远期规划。公交方面,环东片区途经“银城智谷站”的公交线路共有6条,其中3条可接驳BRT潘涂站或西柯枢纽站,同时片区内有617路公交串联云谷、智谷与BRT潘涂站快速接驳;莲河片区以厦门大学、厦大科技园为主,有6条途经公交线路。总体上,公交线路基本满足白天基础出行需求。

      (2)人才公寓。科学城核心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少量人才公寓,如智谷配套建设1266套人才公寓,一期893套已投入使用,入住率超过80%;云谷配套建设360套人才公寓,去年底已投入使用。科学城区域内及周边已筹集和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9个、房源7347套(间),其中4个项目1351套房源已入市运营。同时,实施大学生“5年5折租房”政策,为新在厦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提供最长5年租房补助,解决过渡性住房需求,累计已为在集美、同安、翔安工作的青年人才发放租金补贴7528万元。

      (3)商业配套。智谷园区已入驻银行、餐饮、便利店、文印等商业39家。云谷、创谷、厦大科技园等核心园区正在加快补足基础商业配套。智谷·爱琴海购物中心商业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规划业态涵盖品质生活超市、特色餐饮、影院、书店等,并将不定期开展音乐派对、艺术展览等,工程已于今年2月完工,预计将于年底前开业,将极大补足科学城环东片区商业配套短板。

      3.增强教育资源配套。科学城环东片区在厦门实验中学、美林中学等基础上,市教科院同安校区、五缘实验学校同安校区、市教科院附属中小学等优质市直属学校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莲河片区现有莲河中学、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实验学校、九溪小学等7所中小学以及11所幼儿园,今年拟启动公办15年一贯制厦门大学附属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科学城内企业骨干人才子女、省创新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子女等就学需求。此外,根据《厦门教育设施规划(2020-2035年)》,我市对国际教育设施用地进行了弹性预留,如在科学城环东片区预留了环东海域国际化学校,在莲河片区预留了厦门大学国际化学校,将结合实际需求启动建设。

      (三)拓展开放创新合作,营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1.深化厦港澳科技交流合作。今年以来,我局已两次组团分别赴港、澳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组织代表性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参加香港创科展,走访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珠海学院、澳门大学以及澳门科学基金会等机构,促成香港理工大学与心血管病医院、鲎试剂生物科技等单位达成合作。务实推动香港大学等来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策划香港理工大学厦门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策划、推荐2项与澳门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立项支持。

      2.开创国际科技合作金砖路径。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设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去年12月16日,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在厦正式揭牌,首批入驻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厦门办事处、德国史太白(厦门)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将逐步形成厦门国际科技合作金砖路径。加快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工信部部署4家单位在厦设立分支机构,上线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举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促进金砖资源的汇聚与流动。进一步丰富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业务模块及内容,打造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星火·链网(厦门)国际超级节点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3.促进产业互动对接。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港澳国际化优势,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密切与港澳地区相关机构的合作,链接国际创新创业资源,促进跨境科技成果转化。与澳创时代孵化器合作,在厦落地澳创时代(厦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策划在珠海横琴建设金砖科创孵化园澳门育成中心。推动与金砖国家间产业合作,形成22个标志性强、发展前景良好的亮点成果,其中金旅—马可波罗新能源客车联合制造项目、科华数能PCS集成技术服务巴西项目等项目已成功落地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厦门科学城建设、促进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还有差距。如,厦门科学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仍然偏少,公共配套、项目引进等仍需持续加大力度;与港澳地区及金砖国家的科技与产业交流合作的深度、广度等仍显不够等。下一步,我局将协同市教育局、相关区政府等科学城管委会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接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提升厦门科学城能级,加强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一)进一步完善科学城建设运营机制。推进实体化运行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强化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探索“管委会+事业单位+平台公司”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参与科学城产业培育、创新平台体系搭建等工作;协同市国资委等部门推进落实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专项措施,推动科学城运营公司等各园区建设运营主体组建专业化、市场化团队,加快科学城相关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健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与相关各区、翔安南部片区指挥部、国有企业集团定期会商、常态化对接机制,在项目落地、人才引进、园区建设、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协作联动,凝聚发展合力。

      (二)健全产业育成服务体系。以厦门科学城为核心载体,培育研发产业,健全“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标杆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创新飞地”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推动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优化研发布局、加快成果转化。启动建设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加大力度引育一批顶尖人才团队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小试中试平台,建设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打造标杆孵化器,提升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建设Ⅱ号孵化器,策划Ⅲ号孵化器。加强与长三角等区域的科技和产业交流合作,争取新布局若干“创新飞地”。加快供给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空间,推进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一期、未来产业科技园一期等园区建设,策划、推动未来产业园(半导体及新材料)等科技园区尽快启动。前瞻谋划集美创新街区、环厦大科技创新圈。

      (三)提升科学城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一是加强商业街区配套。支持爱琴海购物中心尽快投入使用。云谷、智谷、创谷、厦大科技园等园区运营主体持续优化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加大商业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增加居住产品供应。积极应对科学城内即将爆发的人才住房需求,相关区政府协同市住建局、相关国有企业集团加快储备一批人才公寓,在科学城及周边加大选址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力度。三是健全公共交通配套。进一步优化科学城区域内公交线路,适当加密高峰期直达BRT站点、地铁站以及同安老城区的公交线路。加快地铁4号线和6号线集同段建设。四是提供优质均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结合编修《厦门教育设施规划(2020—2035年)》契机,进一步优化科学城内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市教科院同安校区等市直属学校,推动尽快启动15年制厦门大学附属学校。推进托幼一体化。

      (四)深化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务实加强与港澳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推动香港理工大学、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等境外知名高校院所、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合作组织等来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策划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企业科技成果、技术、产品“出海”新路径。加快建设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谋划金砖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平台、金砖创新研究院,探索设立金砖科创孵化子基金,推动组建“金砖高校和科技园科创孵化联盟”,引导金砖国家优势企业和人才来厦创新创业。推进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快构建国际协同创新合作网络。支持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外资研发中心。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曾广明

      联系电话:0592—2021807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隐私保护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5号闽ICP备20014390号-1

      地址:厦门市虎园路2号 邮编:361003